卫计委:这一类医疗机构、医院科室将大量增长!(附设备需求)
就在昨天,贵州省卫计委发布了《贵州省“十三五”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》(《通知》)
对于到2020年,老年医疗机构设置提出两点明确要求:
一、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、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。全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5张,其中护理床位比例不低于30%;政府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当地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不超过50%。
二、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支持体系。三级综合医院要设置老年病科,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老年病科,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老年病医院;县(市、区、特区)至少有1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;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全部建立健康档案。
支持养老机构兴办老年医疗机构,纳入医保范围
《通知》明确,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医院、康复医院、护理院、中医医院、临终关怀机构和医务室、护理站等。对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,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。
到2020年,全省新建30个老年养护楼、50个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项目。到2017年,50%以上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。到2020年,通过转建或改造,每个县(市、区、特区)至少有1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。
大力推进医养结合、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
《通知》明确,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、社会老年照料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。
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,整合医疗、康复、养老和护理资源,开展养老服务。
到现在为止,上海、安徽、湖北、山西、福建、山东、北京、江苏等多个省份都发布了《“十三五”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》,各省文件中也都明确表示,对于加大老年医疗机构建设的力度。
这也是对国家卫计委印发的“十三五”健康老龄化规划的落地实施。
据悉,中国养老产业2020年将迎来5000亿元的市场空间。另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分析,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约1000亿元,到2030年有望增至万亿。
而在国家版“十三五”健康老龄化规划中,明确提出规划推进智慧养老,医疗器械发展获支持。
这些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将收益:
第一是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。重点发展健康手环、健康腕表、可穿戴监护设备等,对血压、血糖、血氧、心电等生理参数和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、连续监测,实现在线即时管理和预警。
第二是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。用于家庭、家庭医生、社区医疗机构的集成式、分立式智能健康监测应用工具包,便于个人、医护人员和机构在家庭和移动场景中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,并能借助在线管理系统实现远程健康管理等功能。
第三是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。用于社区机构、公共场所的自助式智能健康检测设备,便于用户在不同社区、机构中随时、随地、自助地完成基础健康状态检测,提升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水平。
第四是智能养老监护设备。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智能轮椅、监护床等智能监测、康复、看护设备,开发预防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的高精度室内外定位终端,实现自主自助的养老功能,提高用户自主养老、自主管理的能力,提升社会和家庭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。
第五是家庭服务机器人。满足个人和家庭家居作业、情感陪护、娱乐休闲、残障辅助、安防监控等需求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,提供轻松愉快、舒适便利、健康安全的现代家庭生活,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。
第六是健康养老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。运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,推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,对接各级医疗机构及养老